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且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预混胰岛素是良好控制血糖常用的降糖药物之一,既能控制餐后血糖,也可兼顾基础血糖。临床使用过程中,预混胰岛素应该如何选择?
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近期刚刚颁布,新版与2013年版共识有何相同和区别?现总结如下。
主要相同点:
1. 分类:预混人胰岛素(30R/50R)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赖脯25R/50R;门冬30R/50R);
2. 治疗方案:
3. 自我血糖监测:
主要不同点
1. 新旧版共识临床证据不同
(1)旧版提供07-08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9.7%),新共识提供了最新我国糖尿病患病率(11.6%);
(2)旧版推荐预混胰岛素为多数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开始胰岛素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新共识推荐预混胰岛素为多数中国人群的起始治疗方案;
2. 新旧版共识用药注意事项不同
(1)每日两次方案中,旧版中提到预混胰岛素主要针对餐后血糖升高明显的患者;新共识在此基础增加主要针对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如口服降糖药失效后,早餐后血糖≥13.5 mmol/L或早餐前后血糖波动≥4.4 mmol/L),以及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较高的患者;
(2)每日两次方案中,旧版中提到若低预混人胰岛素每日2次治疗的患者餐后血糖>8 mmol/L,可等剂量改为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新共识将餐后血糖>8 mmol/L改为≥11.1 mmol/L;
3. 新旧版共识用药用药剂量调整不同
(1)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剂量调整:当空腹 / 餐前血糖水平<4 mmol/L,旧版剂量 -2 IU,新版为降至调整前剂量;
(2)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剂量调整:空腹 / 餐前血糖水平4.5~6.0 mmol/L,旧版剂量调整0 IU;新版将剂量调整0 IU时空腹 / 餐前血糖水平调至4.4~6.1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