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登录 注册加入收藏 中国社区健康网
  • 婴儿安全岛暂停背后的社会考问
  • 发布时间:2014-03-26 10:11 | 作者:admin | 来源:未知 | 浏览:1200 次
  • 128日,设置在广东省广州市社会福利院的婴儿安全岛投入使用。运行近2个月后,该安全岛316日暂时关闭,这期间共接收弃婴262名,全部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据了解,该婴儿安全岛之所以关闭,其主要原因是接收弃婴数量已超出承受极限。对此,不少业内专家指出,虽然遗弃婴儿属于违法行为,也为社会道德所不容,但很多家庭遗弃婴儿也是万般无奈之举,这暴露出我国重病残儿童福利保障的严重不足。

     

    99%的弃婴是病残儿童

    据介绍,婴儿安全岛是儿童福利机构保护弃婴生存权利的一次尝试与探索。通常情况下,婴儿安全岛设在儿童福利机构,岛内设有婴儿保温箱、延时报警装置、空调和儿童床等。婴儿安全岛接收婴儿后,延时报警装置会在5~10分钟内提醒福利院工作人员前往察看婴儿,并尽快将婴儿转入医院救治或转入福利院院内安置。

    我国第一个婴儿安全岛于20116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设立。20137月,民政部在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下发《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开展“婴儿安全岛”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婴儿安全岛试点工作。目前,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0个省(区、市)已建成25个婴儿安全岛并投入使用。

    “在没有设立婴儿安全岛之前,弃婴行为基本上都是隐蔽性的,多发生于人迹稀少的地方,等人们发现时,弃婴往往已奄奄一息,死亡率很高。”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而弃婴进入安全岛后,死亡率明显降低。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徐久介绍,建立婴儿安全岛以来,接收的弃婴是1~6岁的孩子,分别患有脑瘫、唐氏综合征等,其中一些孩子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将有生命危险。一些孩子身患重病和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无法接受正常教育。“婴儿安全岛内,近2/3的家长留下了字条或现金,表示遗弃孩子情非得已,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医治,保住性命。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医院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可能真的没办法治好,或者治疗需要很多钱,最后家里决定放弃。”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来婴儿安全岛是接受年龄较小,且找不到生父母及监护人的婴儿。在试点之初,各地在岛内没有设置监控设施,也没有对送达婴儿的甄别机制,一些父母及监护人把自己的病残孩子,甚至6~7岁的孩子也往婴儿安全岛里送,使安全岛变了味。

    据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儿童抚育部主任冀刚初步统计,全国各地目前设立的婴儿安全岛接收的弃婴,约99%都是病残儿童。婴儿被遗弃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无法承受昂贵的医疗费用以及康复费用,无法承受孩子将来的特殊教育费用,很多家庭担心因病致贫或已经因病致贫。

    “一个孩子若是残疾或智障,是一辈子的事情,家庭能否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看病的问题能否解决?康复和教育怎么办?这些都是国家福利保障制度在顶层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要知道,但凡有办法,父母都不愿离弃骨肉,我们的改革要从源头上减少弃婴。”冀刚说。

     

    现有福利保障杯水车薪

    来自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全国病残儿童约有500多万人。那么,这些生病的孩子治疗和康复需要花多少钱?社会福利保障又能解决多少?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组织研究团队,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儿童大病救助现状的调研、分析、测算。

    据该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员田园介绍,团队在研究文献中所获得的数据基础上,经相应病种儿科专家进行审阅和修正发现,儿童各类重大疾病治疗费用低则几千元,高则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还不包括后续的康复费用和教育费用。

    总体而言,治疗费用相对较低的有唇腭裂(5000~5万元)、简单先天性心脏病(2~4万元)、结核病(3万元);需要终生治疗,费用较高的有终末期肾病(透析6~10万元/年,换肾40~50万元)、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分型费用差异极大,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则需15~30万元)、血友病(10~20万元/年)等;恶性肿瘤类如白血病(10~60万元甚至更高)的治疗费用也很高。

    目前我国对重病残疾儿童的救助大致包括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以及慈善项目社会救助等途径。

    田园说,按照保障力度的大小,目前我国对儿童大病的医疗保障主要分为3个层次:

    首先为基本医疗保险,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约为95%,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的比例低,且可报销的最高限额也较低,按照不同疾病的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从10%~55%不等。

    第二为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其特点主要是对特定病种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2010年,我国开始将儿童作为优先照顾的群体,重点关注患有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的0~14岁儿童的疾病救治问题;随后,对重大疾病的保障病种扩展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友病、唇腭裂等20余个种类,并提出自付费用超过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部分可再次报销50%(政策范围内)。最高的为在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基础之上、对大病费用进行二次报销。通过两项政策的叠加,实际报销比例可提升到60%~70%(花费总费用)。

    第三是大病医疗保险政策。目前部分省市出台了大病医疗保险政策,但都是局限在少数试点地区展开,预计到2016年才能在全国广泛开展实施。

    “在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政策和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政策的双重覆盖下,报销比例上升,但该政策在目前阶段的实施仍是以20余种重大疾病为基础而开展的,从而不能对所有重大疾病进行保障,而且目前实施地域不广,且在使用药物上有限制。”田园说。

    田园告诉记者,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范围广但金额低。“平均到每个人也就几百元。救助水平比较低,也是受制于它本身的性质,因为救助范围是全国的患儿,所以额度不会太高。”

    据介绍,慈善项目的救助有严格的程序筛查,可以申请的救助资金较为固定,但一些申请时间长。

    一位儿童福利领域的人士说,不管是哪种救助,目前仍只能解决患儿家庭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困难,我国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尚不健全。

     

    重病残儿童亟待关怀

    针对儿童重特大疾病的医疗救助,不应该再按病种去划分,应按照患儿家庭的实际困难程度进行救助。田园说:“国家的医疗救助是以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作为标准,救助对象为低保户、五保户,忽略了对低保边缘人群的救助。”因此,要通过建立儿童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家庭扶持政策、对残疾和大病儿童的家庭提供支持,建立残疾儿童免费康复和特殊教育制度等途径,健全儿童福利保障制度。

    据冀刚介绍,在我国香港地区,对于重病残疾儿童,救助部门会根据社会工作者的调查、医务人员的评估,对儿童进行不同程度的救助,家长不用跑多个部门申请救助,救助金直接打入被救助家庭的特殊账号,该账号的钱只能用于儿童疾病的诊治。

    冀刚说,卫生、民政、残联、社会组织等都有对大病患儿的救助,经调研发现,光跑这些手续和流程,没半年跑不下来。“怎么把这些保障都融合到一起?建议开展一站式救助模式,患儿可以享受到的福利政策都汇集到定点医院,使医院可直接扣除医疗救助款项,而不是让患儿家属自己跑。”

    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民政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重病残儿童福利保障政策。着力从重病残儿童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生活补贴、医疗康复补贴、家庭服务等多个方面减轻重病残儿童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服务负担,减少相关家庭把孩子推向社会的可能性。


本文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姓名: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