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指出,空气污染与咳嗽具有密切关系。国外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空气中NO2或NO浓度每增加1个四分位间距,咳嗽患病风险即增加10%~60%。国内一项对4个城市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可吸入颗粒物(PM10)或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每增加1个四分位间距,持续性咳嗽、咳痰的患病率风险均显著增高。
空气污染可能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引起咳嗽。一方面,空气污染物可使气道出现炎症反应,引起并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炎和肺癌等疾病,这些疾病的症状均包括咳嗽。另一方面,空气污染物可能直接作用于气道咳嗽受体,使咳嗽敏感性提高而导致咳嗽。
瞬时受体电位相关通路在咳嗽高敏感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和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PA1)为主要的气道咳嗽受体。
一项空气污染物构建的咳嗽高敏感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RPA1受体拮抗剂组能够显著抑制机动车尾气诱导的咳嗽次数(P<0.01),并显著延长咳嗽潜伏期(P<0.05)。该研究表明,机动车尾气能够诱导豚鼠产生咳嗽高敏感性,这与空气污染物激活气道TRPA1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