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登录 注册加入收藏 中国社区健康网
  • 论道解痛 勇攀高峰”——2022青年医生科研训练营科研培训会圆满落幕
  • 发布时间:2022-08-01 16:36 | 作者:admin | 来源:未知 | 浏览:1200 次
  • 2022年6月21——30日,“论道解痛,勇攀高峰·青年医生科研训练营”科研系列专题培训会于线上顺利举行。

    青年医生科研训练营”是由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以下简称疼痛质控中心)联合《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发起,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举办的,旨在加强学科人才梯队建设,提高青年医生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通过学习实践将临床经验有效转化为医学证据,产出高质量学术论文,促进多学科临床数据的高效使用与跨学科协作,从而实现疾病诊疗技术的提升,推动我国疼痛医学发展,惠及广大中国疼痛患者。

    本次科研培训共分为4期,分别从研究选题、设计与方案撰写,临床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论文撰写与投稿,科研学术内容制作与演讲汇报四个方向展开,四期共2500余人在线参加了学习。

     

     

    第一期

    《青年医生科研训练营第I期》由北京市疼痛质控中心主任樊碧发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及主持,并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中心主任赵一鸣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雪迎作为演讲嘉宾。

    1659343259111848.jpg

    在樊碧发教授的主持下,本次科研培训项目正式启动。樊教授作为《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的主编、北京市痛疼质控中心主任为本次培训作开场致辞,对《论道解痛,勇攀高峰·青年医生科研训练营》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为青年医生提供临床科研基础培训,可有效培养青年医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进而有助于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对学科建设和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赵一鸣教授围绕《临床研究顶层设计》的主题进行了分享,开篇介绍了国内临床研究存在的创新能力不足和实践能力不强的两大问题。接着,借鉴工程管理学理念提出针对临床研究问题的“顶层设计”概念,从临床问题、科学问题、工作假说三个角度通过实例详细讲解“顶层设计”的意义。最后,倡导源头创新,在总结前辈科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源头创新的三种模式及实现途径。

    李雪迎教授以《常见临床研究设计类型及研究方案写作要点指导》为演讲主题,详细介绍了临床研究中各研究设计类型证据等级及常用研究设计方法(病例报告、病例系列、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RCT、诊断试验),包括抽样方法、匹配方法、随访分组等。根据临床实际问题及已发表临床研究论文,分析临床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并介绍研究方案与标书撰写要点。

     

     

    第二期

    《青年医生科研训练营第II期》由中日友好医院主管质控工作的副院长崔勇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及主持,并邀请到北京大学医学部王胜锋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陶立元教授为演讲嘉宾。

    1659343198958834.jpg

    会议主席崔勇教授表示,无论是从学科发展角度还是从个人提升角度出发,青年医师参与类似的科研培训都是十分必要;并强调科研应从临床实际出发,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提升诊疗水平。

    王胜锋教授围绕《观察性研究分析要点》的主题进行了分享,以实例讲解了观察性研究(横断面、队列、病例对照、真实世界研究)分析的要点,包括统计分析原则、思路和常用统计分析方法(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以及结果中效应值、统计量的解读方式。

    陶立元教授以《观察性研究分析要点》为演讲主题,通过一个个临床研究实例详细讲解了干预性研究(RCT等)分析的要点,包括统计分析原则(如ITT分析、非劣效性分析)、思路和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结果中效应值、统计量的解读方式。

     

    第三期

    《青年医生科研训练营第III期》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刘晓光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主任、北京市疼痛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李水清教授担任会议主持,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谷鸿秋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鸿鹄教授。

    李水清教授作为会议的主持,高度肯定了本次项目开展的临床意义,并且呼吁更多的青年医生能够认识到科研对临床诊疗的重要性,积极地参与科研培训,加入到日后的临床科研队伍中,为解决临床实际中的疑难问题添砖加瓦。

    1659343152124822.jpg

     

     

    大会主席刘晓光教授结合自身在骨科、疼痛领域的科研经历,建议青年医生开展科研从兴趣出发,发现临床问题,从临床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中去观察、思考,在长年累月的沉淀中找到具有临床意义的研究方向深入探索。

    谷鸿秋教授以《如何通过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发表学术论文》为主题进行了分享,详细介绍了预测模型(诊断模型+预后模型)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快速入门临床预测模型的方法,以及构建临床预测模型的步骤,实例讲解两种模型评价方式(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预测模型表现的评价指标,5种预测模型可视化工具对比与选择,包括APP、网页、列线图、评分系统及打分卡,并讲解临床预测模型常见写作思路及论文报告规范与投稿技巧。

    主鸿鹄教授以《高质量临床研究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指导》为演讲主题,通过临床实例详细解析了临床研究论文写作思路、技巧,包括研究意义与现状,研究设计方法,文章各部分(介绍、方法、结果、讨论)撰写技巧、注意事项,以及文章修稿、投稿的实用经验。

     

     

    第四期

    《青年医生科研训练营第IV期》继续由北京市疼痛质控中心主任樊碧发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及主持,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王勇教授作为演讲嘉宾。

    王勇教授分别以为《如何做好一次学术报告:从立题、组稿到专业呈现》和《73855定律到ERA法则:让你的演讲更加精彩》主题进行了分享,通过实例详细讲解了科研汇报及学术汇报的内容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包括科研及学术汇报PPT、海报各部分内容展示要点。

      

    最后,樊碧发教授对本次系列科研培训进行了总结,首先对《青年医生科研训练营》项目的顺利开展表示了祝贺,同时也对参与的演讲嘉宾给予了高度赞扬。此外,樊教授表示:希望青年医生能更多地投入到创新性的转化医学工作中,为推动疼痛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图片1.jpg

     

     

     

     

     

     

     

     

     

     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供稿

    2022年7月15日


本文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姓名: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