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临床上,合理规范的营养治疗可以促进疾病康复、改善临床结局。对于社区常见老年病、慢性病以及疾病康复人群来说,合理规范的营养治疗尤为重要,由此对社区全科医师相关医学营养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全面提升社区医学营养服务能力,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共同开展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项服务能力提升计划社区营养门诊项目”(以下简称“社区营养门诊”项目)正式全国启动。
与会领导、专家发表精彩讲话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司副巡视员刘利群提到,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全覆盖,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环节,其特点就是健康的全覆盖。“社区营养门诊”项目通过加强社区全科医师在医学营养方面的能力建设,来解决部分居民的营养问题(包括术后病人、特殊群体和慢病病人等的营养咨询、营养指导以及产品服务),来拓展社区的服务能力,来增强居民的信任度。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会长杜雪平教授表示,此次“社区营养门诊”项目扎实地落到社区,旨在通过在社区开设营养门诊,围绕社区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以及家庭病床相关医疗内容,系统性研究营养对于社区慢性疾病和家庭病床服务的支撑方式、方法和意义,完善全科医师和护士医学营养规范化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使得全科医师有能力在社区服务中心满足居民对于医学营养的需求,提高医学营养领域临床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社区营养支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英华教授强调,营养治疗的意义:对于患者来说,可以促进健康;对于医生来说,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手段和效果,让患者更加信任医生;对于社会来说,可以增加社会效益,节省社会资源,所以营养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
“社区营养门诊”项目概览
据悉,该项目从2017年6月到2020年6月分三年进行,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社区营养支持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首先将在全国范围内挑选8个重点城市和地区开展摸底调研,规划社区(县、乡镇)慢病管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营养服务内容,并根据需求整理编写规范性教材并出版成工作手册。
手册内容不仅将包括营养评估方法、婴幼儿及孕产妇营养与膳食指导等常规营养知识,还将加入大量慢性疾病方面的营养和膳食指导的内容。
根据手册,将进行全国重点城市全科医师培训,培训后由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完成医学营养服务能力认定,认定合格的全科医师颁发证书并开设社区营养门诊。并根据门诊试点开设情况总结出基层营养门诊设置和管理指南以及基层营养门诊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此外,专委会还将帮助有需要的社区医疗机构成立帮带门诊、开展营养筛查、营养门诊社区、营养门诊规范等方面提供帮助;并成立专家营养健康宣讲团,不定期为社区进行营养门诊相关宣传讲座,推广社区营养门诊。
据了解,截至目前,作为课题研究的示范中心,北京市的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率先开设社区营养门诊服务,并已于2017年6月8日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社区营养示范门诊启动会。根据计划,下一步还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开设80家社区营养门诊;并在上述城市地区相关县级医院开设50家营养门诊;乡镇卫生院开设100家营养门诊,实现医学营养产品进入社区或社区门诊。
中国医师协会希望通过营养门诊进社区项目,来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探索创新服务内容的签约服务。并通过社区营养门诊的规范服务,促进全科医生签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满足其医学营养需求。最终实现缓解医疗体系压力。分流慢性病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运行效率。并通过项目提高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和能力,使得更多人群引入基层医疗机构,信任基层医疗机构,满意基层医疗机构,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